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大力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各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适应保山干部履职要求和学习需求的教材、课程、案例、故事和现场教学点。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村庄增色、田园增美、农民增收。建成具有浓厚司莫拉风情的幸福餐厅、幸福烤吧、大米粑粑加工厂,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村民务工300多人。
腾冲市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着手,传承发展我为人人、共建共享的现代幸福观,以自治建家园、德治润民心、法治促和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增进民族团结,提升精神风貌,讲好幸福故事。目前,建成农家乐10户、民宿4家,23名村民参加餐厅务工和景区保洁、讲解、秩序维护,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如今,司莫拉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司莫拉幸福佤乡建设项目入选2021年云南省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项目。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提升改造10公里入村道路,打造794米灯笼长廊,推进22.8公里清水乡域旅游环线建设,将司莫拉与清水乡机场、热海、古村、佤寨、茶山5张精美名片重要节点串联互通。
在很多人眼里觉得农村就是落后、脏乱差的地方,现在大家来亲身体验以后感受到了我们农村的变化:村美民乐生活好。与当地制药企业、超市等对接合作,打开农特产品线下销路,探索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带货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销售额达25万元,其中直播销售额20万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圆更多群众安居梦过去十年,保山市共建公共租赁住房4.45万套,有效解决了12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这十年来,保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GDP由2012年的414.6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9.8%,特别是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1890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9%、绿地率提高到38.2%,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美丽、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保山跃然眼前。近十年来,保山市共建公共租赁住房4.45万套。此外,保山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65.8平方公里提高到94.55平方公里,增加28.75平方公里。
青华海自建成开放以来便成为保山的热门打卡点,游人纷至沓来。如今,滇西工业重镇这颗新星正在保山冉冉升起。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之一,21万吨单晶硅棒项目全面达产,平均每天可以生产160余吨单晶硅棒。一个个经济适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公租房小区相继投入使用,让12万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心、舒心、放心的优质房,实现了幸福的居家梦。只要有时间,杨永明也喜欢约上家人到青华海散步。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范南丹摄云南省保山市一批特色公园成为了市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这里已经成为保山的形象和名片,项目的打造在提升中心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眼下,园中园经济发展模式在保山得到强力推进的同时,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园区呈现1+56的聚集效应,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10个千亿元级园区之一、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云南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公租房租金每年4000多元,非常划算,而且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以前经常有乘客抱怨保山城小、交通拥堵、环境差,现在乘客聊得更多的是保山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 通讯员李洪才《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8月01日 第03 版)云南省保山市东城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实施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和东山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工程,全力打造和构建滇西最美城市,推进城市生态化发展,融合山、水、田、园、城等要素,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既宜居宜业又宜商宜游的城市生态空间新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5.26亿元增加到502.34亿元,年均增长13.2%。
方案一出台,就迅速兴起了大抓发展、大抓项目的高潮,5县(市、区)形成五马竞争、你追我赶的氛围。从日新月异的东城区到不断蜕变的老城区,从东绕城高速公路到大瑞铁路,从青华海到太保山处处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新家离自己上班的地方比较近,孩子也能在小区里上学。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涌动新潮在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一台台6米多高的单晶炉正在运转,操作工忙着监测车间运行情况。近15年间,杨永明在保山开过出租车、开过网约车,每天拉载不同的乘客奔跑在大街小巷上,既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又聆听了这座城市太多的故事。腾冲市、昌宁县分别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县城,保山中心城市、施甸县、龙陵县分别被评为云南省园林城市(园林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持续打造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正不断绽放精彩姿容。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范南丹摄站在云南省保山市东山森林公园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保山城一览无余。城市中,一个个脏乱差的棚户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不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一个个干净、整洁、温暖的家。
目前园区完成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0户,规模以上企业58户,解决2万人就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保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园中园一线两园发展模式可谓保山的神来之笔。以前我们寨子的房子大多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而且私搭乱建现象较突出,污水横流,很多人家用的还是旱厕,生活环境非常差以特色农业释放增收后劲。这是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这十年是保山发展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全市干部群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改革开放硕果累累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为保山大地不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十年来保山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开展市情大调研、发展大讨论、作风大整顿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云南省发展战略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6亿元,是2012年的2.5倍。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故 事各族人民同心向党近日,记者走进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吾来村欧文科的家,只见家和万事兴和谐两幅十字绣悬挂在堂屋两侧墙壁上,一张身着多个民族服饰的大家庭合影格外醒目。
十年来保山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先锋杨善洲云岭楷模郭彩廷等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保山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5个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声音十年来,我们始终把群众受益与否、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部署,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优先安排,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山全域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突出边境特色、宜居环境、民族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扶持发展、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等工作,全市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市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此基础上,发动群众有序开发农家乐、民宿,建设绿水青山养身、田园风光养眼、乡土文化养心的乡村旅游驻足地。昌宁县荣获国家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龙陵县正式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全市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33个。三中心是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12年的805.39万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3041.1万人次。建成高黎贡山茶博园等30多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30多个高中档温泉项目,腾冲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全市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12年的62.26%提高到94.88%,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从2012年的71.23%提高到97.81%,水质达标率从2012年的33.0%提高到64.98%。闲时登上太保山,偏僻处也设置了路灯。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超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8.6%,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入围2017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保山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铁路的开通运营,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让城市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按照保护、持续、发展三大功能定位,探索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统筹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动植物科学监测体系等措施,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构筑生态盾牌生态底色生态品牌,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